以價換量 種植牙行業規模或快速增長
發布時間:2022-09-14 15:39:21 | 來源:經濟參考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喬沐8日,國家醫療保障局下發《關于開展口腔種植醫療服務收費和耗材價格專項治理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2022年12月到2023年3月開展全面覆蓋公立和民營醫療機構的口腔種植價格專項治理工作,并對目前種植牙費用中占比較高的醫療服務價格進行全流程調控。
業內人士表示,《通知》的下發,意味著國家層面對一直受民眾詬病的種植牙治療的專項治理的決心,不僅打破了非醫保支出的治療不受管控的常規論斷,也明確了民營機構醫療服務價格同樣會納入管控范圍內。
口腔種植專項治理全面鋪開
《通知》指出,為了保障人民群眾獲得高質量、有效率、能負擔的缺牙修復服務,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促進口腔種植行業健康有序發展,開展全面覆蓋公立和民營醫療機構的口腔種植價格專項治理工作。
事實上,早在今年1月,國家層面就提出對種植牙開展集采。1月10日,國務院常務會議中強調要逐步擴大高值醫用耗材集采覆蓋面,這也是國家層面首次對種植牙集采做出明確指示。到了5月,九部委聯合印發《2022年糾正醫藥購銷領域和醫療服務中不正之風工作要點》,部署“規范牙科醫療服務和耗材收費”。
隨后,種植牙集采和整治提速。8月12日,國家醫療保障局全面開展口腔種植收費和醫療服務價格調查登記工作。8月18日,國家醫保局發布《關于開展口腔種植醫療服務收費和耗材價格專項治理的通知(征求意見稿)》提出,要推進種植牙集采,圍繞種植牙全流程做好價格調控工作,切實降低患者負擔。9月6日,國家組織醫藥集中采購工作會議及藥品和耗材聯采辦召開視頻會議,國家醫療保障局副局長陳金甫再次公開強調,加快開展口腔種植醫療服務收費專項治理和種植牙耗材集中采購。
價值醫療顧問專家委員會秘書長梁嘉琳表示,在過度逐利的動機驅使下,部分種植牙醫療機構存在實施誘導消費、不當醫療行為。甚至有患者反映,有的醫療機構以虛假的補貼或低價宣傳等價格手段欺騙消費者,還有的醫療機構將本可進行填充治療、根管治療等保牙治療的牙體完全拔除,替換成價格在8000元至20000元之間的昂貴種植牙體。
國家醫保局相關人士表示,口腔種植是缺牙修復的重要方式,與固定義齒、可摘義齒等常規修復方式相比,種植牙的功能、結構、外觀更接近天然牙。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齡化程度的加深,我國種植牙需求連續呈現兩位數的高速增長。
“但該領域收費不規范、費用負擔重等問題也日益成為民生痛點之一。”該人士指出,群眾對口腔種植“天價收費”、宣傳虛假補貼、用低價廣告欺騙患者、用“好處費”“介紹費”買賣客源等問題反映強烈。
根據國家醫保局對《關于開展口腔種植醫療服務收費和耗材價格專項治理的通知(征求意見稿)》征求意見結果公告,征求意見期間社會公眾232條反饋中高達90%的人同意對口腔種植領域專項治理。
上述人士表示,此次征求意見中90%的人反饋支持,其中,60%的人對口腔種植領域“天價收費”、宣傳虛假補貼、用低價廣告欺騙患者、用“好處費”“介紹費”買賣客源等問題反映強烈,呼吁口腔種植專項治理方案盡快落地。有群眾留言“不要讓退休金都進了牙科醫院的口袋”“希望盡快集采,想等降價后再去種牙”,還有群眾專門附了自己種植牙相關費用清單及發票。
梁嘉琳表示,此次專項整治是改善中國牙病患者口腔健康、提升我國口腔衛生服務水平邁出的重要一步。讓種植牙體生產流通企業不需要通過“帶金銷售”擠進各類醫療機構,從而讓口腔醫療從“醫美化”回歸到嚴肅醫療的本來面目。
技耗分離規范收費標準
值得一提的是,口腔種植的費用大致分為種植體、牙冠和醫療服務三個部分。因此,《通知》明確,將有序推進口腔種植醫療服務“技耗分離”,即種植體植入費與種植體耗材系統價格分開計價;牙冠置入費與牙冠產品價格分開計價;植骨手術費與骨粉、骨膜價格分開計價。
“種植體、牙冠兩個部分的價格需要通過集中采購和競價掛網產生,而醫療費用則明確了具體量化指標。”上述人士說。
上述人士坦言,經前期調研了解,目前公立醫療機構采購高端品牌種植體4000元至6000元每套,其他種植體2000元至3500元每套,流通過程存在價格虛高空間。第三方加工廠采購的牙冠大多在1000多元,自制牙冠價格更高。同時,醫療部分費用,以各省份公立醫療機構單顆常規種植為例,醫療服務部分的平均費用超過6000元,一些省市費用超過9000元,已經成為種牙貴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此背景下,《通知》明確,三級公立醫院醫療服務價格全流程調控目標為一顆牙4500元,三級以下公立醫療機構的調控目標參照當地醫療服務分級定價的政策相應遞減。但對于經濟發達、人力成本高、口腔種植技術領先的地區允許價格向上浮動不超過20%,針對國家口腔醫學中心、口腔種植專業列入國家臨床重點專科的醫療機構與口腔種植成功率高;公開服務質量信息、承諾接受監督和檢查的醫療機構可以分別上浮10%,這意味著,部分特定地區和機構,目標調控下最多放寬至6300元。
“雖然4500元并沒有很低,但需注意的是這并不是一刀切的單一標準。”上述人士表示,種植牙醫療服務價格全流程調控目標4500元,是指門診診查、生化檢驗和影像檢查、種植體植入、牙冠置入等醫療服務價格的總和,不含種植體和牙冠。
他強調,4500元目標是“控高”,將目前的價格畸高降下來,但調控目標并不應該成為地方治理的“托底線”。當前醫療服務項目總價高于調控目標的地區,需要醫療保障部門采取針對性措施降價,達成調控目標;有條件將總價導入更低區間的地區,不應止步于達標水平。
此外,也應認識到,調控目標是醫療機構的“高線”,不是絕對的“高限”。上述人士表示,公立醫療機構的具體收費以當地醫療保障部門制定公布的價格政策為準,實際收費有所突破可能與患者需要植骨、軟組織移植等額外服務有關,有的種植前還需要額外拔牙或牙周治療,并不一定表示存在不合理診療和收費。
“我們希望通過公立醫院發揮價格‘錨’的作用,把調控目標的治理效果傳導至民營醫療機構,引導價格偏高的民營醫療機構也向調控目標看齊,與人民群眾的期盼同頻共振。”上述人士說。
調控符合預期種植牙滲透率明顯提升
俗話說,“金眼銀牙銅骨頭”,種植牙一直是高利潤板塊,是僅次于眼科的高值醫用耗材。有人就比喻道:““嘴里的牙,就是一座礦藏。”但從另一方面來看,群眾反映強烈的原因都源自于需求。
太平洋證券分析師盛麗華表示,2012年以來,國內種植牙行業迎來爆發式增長,種植牙數量從2012年的18.3萬顆增至2018年的255萬顆,2020年達到約380萬顆。目前國內種植牙費用8000元至20000元之間。
盡管過去幾年增速相當高,但國內種植牙滲透率依然遠低于國外發達國家水平。根據Straumann年報數據,發達國家種植牙滲透率普遍在100至200顆每萬人,最高的如韓國和以色列能達到600顆每萬人,而中國2020年為25顆每萬人。
但與種植牙量不匹配的是,大部分中國人都存在口腔問題。根據《中國居民口腔健康狀況——第四次中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報告》,按常人30顆牙計算,35歲至44歲年齡層的人平均缺少0.4顆牙,55歲至64歲群體人均缺牙3.73顆,65歲至74歲的人人均缺牙7.5顆。
盛麗華說,隨著國民支付能力和健康意識的提升,種植牙已成為口腔醫療行業一大黃金賽道,市場有望破千億。
國海證券數據也顯示,目前我國種植牙市場規模為297億元,假設我國種植牙納入醫保滲透率達韓國水平,價格為目前 50%,則種植牙年市場規模可達3352億元。即使沒有納入醫保,達到發達國家水平以每萬人200顆計算,按目前價格的一半計算,市場規模達1060億元。
“未來國產種植牙有望實現進口替代。”盛麗華表示,目前,國內種植牙發展仍處在初期,種植牙醫生存在不足,以及存在大量的二三線空白市場。隨著臨床數據的積累,臨床需求反饋到產品的微創新,到和更多的醫院合作,拓展品牌知名度有望切到更多份額,進而實現進口替代。他認為,國產本土種植體品牌有望實現進口替代,達到30%至35%市場份額,出廠口徑規模有望在42億元至105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