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老化改造不再是“空中樓閣”,華為全屋智能給出行業答案
發布時間:2024-05-15 17:03:30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辛文 | 責任編輯:丁可人口老齡化是當前社會面臨的一項重大挑戰。長期以來,我國住房體系一直以“有房可居”為中心。隨著中國老齡化進程的加速,65歲以上老年人數量不斷增加,迫切需要建立以“有房適居”為核心的住房及服務體系。根據國家衛健委測算,預計2035年左右,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將突破4億,在總人口中的占比將超過30%,進入重度老齡化階段。
許多房地產領域專家表示,我國住房市場需要盡快轉向“有房適居”。當前的城市住房,多以高層、集中居住的公寓為主,這樣的住房無論在后期物業維護、房屋改造方面,都極其不適合老年人居住以及年輕人未來養老。大多數國人都希望在熟悉的社區里居家養老,全社會需要想辦法讓兩代人、三代人之間找到最低成本的養老方式。
為了應對老齡化帶來的房地產新局面,政府也在今年1月出臺了《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發展銀發經濟增進老年人福祉的意見》的政策意見,文中提到要對現有住房進行適老化改造,打造智慧健康養老新業態。完善智慧健康養老產品及服務推廣目錄,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以及移動終端、可穿戴設備、服務機器人等智能設備在居家、社區、機構等養老場景集成應用。
空間智能是房屋適老化改造的最佳解決方案
對此,包括華為終端BG全屋智能產品線總裁邵洋在內多個相關領域專家在不同場合中都表示,房屋需要對老人友好。尤其在房地產的過渡時期,在無法改變房屋整體硬件架構的條件下,需要對房屋空間進行信息、智能化的適老改造,通過智能簡約的空間智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老年人生活質量。“空間智能化對老年人也是友好的,簡約的智能化一個旋鈕放在老人的床頭一鍵起床、一鍵睡覺,按一下很確定、很有信任感。”邵洋在一次采訪中提到空間智能對老年人居家生活帶來的便捷體驗。
就在房屋適老化改造的大背景下,5月15日,在華為夏季全場景新品發布會上,華為發布了全屋智能解決方案新版本。新版本以適老化改造作為升級重點,帶來AI輔助康養傳感器、超薄吸頂音箱、群控照明等黑科技產品,以及未來之家、可變空間等空間作品。
適老化改造,華為給出自己的答案
事實上在華為之前,房屋適老化改造行業已經有不少企業探索。不過這些探索在方向上似乎有些偏差。要么將房屋改造集中在房屋架構上的“大拆大建”,要么將設備功能設置得相當繁瑣,讓老人面對一個擁有幾十個按鈕的遙控器無所適從。
對于這些行業中的“痛點”以及多年對空間智能與建筑房地產的特殊性的深度思考,華為全屋智能解決方案新版本聚焦空間作品體驗,圍繞“七大優勢”,打造高端化作品體驗。華為全屋智能打造無需學習與記憶、極簡掌控、自動感應、懂你所需,充滿藝術和美的空間智能,致力于成為高端大宅裝修首選。
華為終端BG全屋智能產品線總裁邵洋也表示:“穩定性、易安裝、易用性、高級感、靈活豐富、低成本、生命周期有保障,華為通過這七大特點,定義并打造優質的全屋智能解決方案。”
本次新版本最大的特點之一就是其AI康養解決方案,采用了毫米波雷達技術作為空間感知的基礎。相較于以攝像頭為主的常見方案,毫米波傳感器在不侵犯人的隱私的情況下,可以通過反饋波判斷是否有老人出現跌落、滑倒等突發情況。當然,華為全屋智能落地的場景不僅僅局限于康養方案,還覆蓋了家庭、酒店等多種空間場景。
相比于市面上大部分傳統的安裝式康養產品,華為全屋智能 AI輔助康養傳感器的安裝更加簡便,輕量化的設備安裝模式,支持吊頂、非吊頂安裝,在吊頂上方找到接線孔位,采用華為全屋智能前裝解決方案支持預埋,采用華為全屋智能后裝解決方案支持明線安裝,前裝支持PLC預埋連接,后裝支持Wi-Fi連接組網,無論是有線還是無線方案都可以輕松實現組網。
AI輔助康養傳感器采用非接觸式檢測,通過毫米波雷達技術及深度學習算法,識別人體存在及跌倒,對人體姿態變化進行檢測判定。與接觸式檢測相比,無需人體穿戴任何設備,進而無佩戴舒適性擔憂,更可實現全天候多場景檢測。同時不使用攝像頭等監控設備,適用于衛生間、臥室等私密空間場景,充分尊重家人感受,削弱被監視感。AI算法檢測能夠有效排除窗簾,綠植等移動干擾源,有效降低誤報率。
在照明方面,華為全屋智能的群控照明結合AI算法,實現節律光、健康光、舒適光、打造居家健康舒適環境。支持智能無極調光,PLC連接穩定性達99.99%,安裝便捷,為大范圍覆蓋照明方案,提供超高性價比的配置選擇。
事實上,華為全屋智能方案解決的不僅僅是智能家居單品之間的交互連接問題,更重要的是,連接與打通之后構建起來的智能生活場景化體驗。
邵洋所講圍繞“穩定性、易安裝、易用性、高級感、靈活豐富、低成本、生命周期有保障”這七個特點所構建的華為全屋智能,也將定義今后市場打造優質的全屋智能解決方案的標準。對于社會整體而言,這一套智慧康養方案的推行還有助于優化資源配置,通過智能化的養老服務,可以減少對人力資源的依賴,提高服務效率,同時降低醫療和社會照護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