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數字
發布時間:2024-07-02 16:23:57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喬沐“48個符號”
C二7,C二8,C二9……這些紅色的符號,出現在茶山村項氏宗祠里,神秘而無解。
鄉鎮干部余慧斕帶著疑問采訪村民:這些符號是什么意思呢?
“2007年,一個外地客商看中了這個祠堂,出價57萬,準備移建到外地,這些符號是拆后重建的編號。”
那后來又怎么沒被拆除呢?
“鎮里發現這個祠堂是紅色革命遺址,及時進行了阻止。”
1935年1月,方志敏領導的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在浙皖邊區與敵人激戰,很多傷員被安置在這里,項氏宗祠成了戰時醫院。
宗祠被保護下來后,2010年被改建為紀念館。此后,中洲鎮以點帶面,紅色社科基地在中洲遍地開花。
“470個銅板”
1935年1月9日,方志敏在茶山主持召開了抗日先遣隊軍團級會議,史稱茶山會議。這次會議意義重大,決定著紅軍的何去何從。會議期間,茶山村民主動燒飯送糧,紅軍離開時按市論價。這470枚銅板,被一位茶山村的老人珍藏了89年,見證了革命隊伍不拿群眾一針一線的鐵律軍風。
“77個英魂”
在茶山村外,一座“孤魂碑”聳立在青山綠水之間。當年,紅軍激烈于此,傷亡慘重。當地老百姓冒著生命危險,將犧牲的將士埋葬于此。為了保護“77個英魂”,茶山村汪添華老人默默守墓二十余年。此后,中洲鎮修建“紅兵橋”,便于愛國民眾前往拜謁,緬懷先烈。
“22萬人次”
撫摸著舊址上斑駁的墻體,耳畔仿佛還能聽見當年的彈雨槍聲。為了紅色中洲,方志敏之女方梅女士四訪中洲,追溯往事;粟裕之子粟戎生題寫了《紅色茶山》;劉英之子劉錫榮為茶山題寫了《清貧亭》……先烈革命事跡,后人銘記千秋。如今,中洲社科基地不斷壯大。一個偏遠的山區小鎮,每年接待游客22萬人次。
這些神圣的數字,是種子,撒在中洲這塊紅色的土地上,發芽、葳蕤、蓬勃、向前!